“三问”“五新”记于心 共筑沪喀两地情
金秋时节,恰是胡杨好风光,新疆喀什地区迎来了一年中的旅游旺季。10月末,在奔流不息的叶尔羌河沿岸,第四届新疆喀什丝路文化胡杨节如火如荼地开展。天南地北的游客不远千里集聚喀什,在精彩纷呈的活动赴一场“胡杨之约”,连酒店住宿都异常紧俏。
虽与上海相隔万里,喀什的发展变迁却镌刻着难以磨灭的上海印记。自2010年起,一批批上海援疆干部人才来回奔波于沪喀两地,以排头兵的姿态联合好全国各省市援疆力量,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不仅助力对口莎车、泽普、叶城、巴楚四县打赢脱贫攻坚战,累计援建项目超1500个,还将产业援疆、民生援疆、文化润疆等重点领域任务不断做深做细做实,持续推进喀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绘就了一张上海援疆的精彩答卷。
今年4月,第十一批上海援疆干部人才抵达喀什,新一轮援疆工作正式拉开序幕。169名援疆干部人才迅速转换角色、深入当地,用充满激情、富于创造、勇于担当的上海力量,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喀什篇章。
提起新疆,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雄伟的高山、秀丽的湖泊、辽阔的草原、神秘的沙漠…新疆的风物尽美铸就了丰富的旅游资源。近年来,上海大力推进旅游援疆工作,以“引客进喀”“送客进疆”为突破口,不断深化文旅融合,持续带动当地就业、消费与产业发展。
图说:步入泽普县金湖杨国家森林公园,宛如走进油画里的人间仙境。摄影李颖曹博文(下同)
胡杨林是喀什地区最具代表性的自然风光之一。步入泽普县的金湖杨国家森林公园,一片金灿灿的水胡杨枝叶繁茂,水面上的倒影清新秀美。微风拂过,落叶飘散,漫步其间,宛如走进了油画里的人间仙境。
金湖杨国家森林公园是南疆地区第一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在上海援疆的助力下,该景区不仅先后开发建设了长寿民俗文化村、知青记忆文化苑、胡杨王、百亩花海等30余处景点,还新增了3D动漫城、网红桥等游乐项目,使金湖杨景区一跃成为集休闲观光、旅游度假、民族风情、田园生态、探险寻宝为一体的南疆旅游胜地,吸引了大批游客慕名前来。今年10月举办的第四届新疆喀什丝路文化胡杨节期间,日均客流量近7000人次。
目前,泽普县正创新“旅游+”“生态+”模式,进一步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着力推动泽普文旅融合发展。
不同于水胡杨的婉约秀丽,在148平方公里的巴楚县红海景区内,成片的野生胡杨林高耸壮观、广袤无垠,一条丝绸之路“金丝带”串联起民俗文化村、喀什河丝路古道、金色胡杨岛、红海湾水上乐园和红海湿地5个核心景观区,这是上海援疆资金历年来持续投入的重点文旅项目。
穿行其间,碧绿的芦苇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仿佛正与胡杨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生命对话。第四届新疆喀什丝路文化胡杨节暨巴楚县第十三届胡杨文化旅游节期间,红海景区还举行了“民间传统体育竞技展演”“丝路第一馕坑烤全驼”等活动,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总客流量超过10万人次。
“我们正在着力打造‘丝路巴楚胡杨之都’的文旅名片,围绕胡杨主题,打造一条胡杨景观大道、排演一部胡杨主题舞台剧、谱写一首胡杨赞歌、设计一条胡杨自驾徒步旅游线路等‘九个一工程’,将胡杨文化与胡杨精神推广并传承下去。”上海援疆巴楚分指挥部指挥长曾魁说。
而有着“昆仑第一城”之称的叶城,火狐电竞入口火狐电竞入口是新藏公路的始发站,拥有丰富的人文历史景观与旅游资源。比如,在上海援疆的助力下,一座在沙海中沉睡了千年的古城—锡提亚谜城经过重新规划建设,变身为颇具规模的旅游景区。为进一步发展旅游业,助力当地群众增收致富,自2019年以来,上海援疆干部反复策划、论证,在新藏线座驿站,不仅提供干净的客房供游客歇脚,还配备了特色餐饮、文化展示与交流、公益活动基地等多重功能。
上海援疆叶城分指挥部副指挥长陈诗介绍,叶城天路彩门是通往喀喇昆仑山口必经之路,也是通往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的必经之道。上海援疆叶城分指正计划围绕乔戈里峰开发登山大本营等小众、高端的旅游路线,持续提升叶城的旅游品质与品牌效应。
助力对口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带动是长远之计和关键之举。长期以来,一批批上海援疆干部人才将产业援疆置于重中之重,积极发挥援疆资金作用,加强产业合作的整体谋划和精准对接,以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为目标,全面推进对口四县优势产业持续发展。
上午10时,驱车驶入巴楚县阿纳库勒乡的一条乡间小路,绵延不绝的棉花田扑面而来,星星点点的雪白连成一片。摘下一朵,棉花触感柔软、轻盈饱满,正等待着机器的收割。
新疆喀什地区是国家重要优质棉生产基地,而巴楚县则是重要产区之一,拥有与生俱来的原料资源优势与百万亩棉田,是全国最大的露天棉花储备库。如今,上海援疆巴楚分指正在积极引入优质农业信息化企业,筹建棉花研究院,促进棉花亩产量的进一步提升。
在巴楚县北部,9.7万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集聚了130家企业,形成了以纺织服装为主导产业的产业体系。走进园区内的新喜恒纺织厂,一个个纱锭经过整经、浆纱等一系列流程,最终蜕变为一匹匹布料。上海援疆干部、巴楚县发改委副主任曹惟介绍,在超过5亿元援疆资金的持续注入下,园区已初步形成了从棉花选种育种、规模化种植、籽棉加工、纺纱织布、服装加工、交易储运的全产业链,目前投产规模超过150万锭。与此同时,援疆资金在园区内投资厂房后,已有12家企业入驻,解决了8000余人的就业难题。
巴楚县虽拥有棉花产区优势,但当地产业发展大多围绕棉花买卖、纺纱、织布等原料初加工环节,难以创造出更高的产业附加值。为做好补链强链,园区正在建设印染产业区,预计于今年底正式投产。“园区的落成将进一步提升产业链的完整性,为当地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更让巴楚的纺织产品得到进一步提升。”曹惟说。
苹果是泽普县的“三宝”之一。金秋时节,丰收时刻。在泽普县奎依巴格镇新华村3组的苹果园里,一个个红苹果缀满枝头,全村产量可达1000吨。果棚里,数十位果农环绕着一座座“苹果山”,手法娴熟地挑选、打包苹果。不一会儿,一箱箱金凤泽普苹果“新鲜出炉”,即将“飞”往全国各地。同时,在援疆资金的补助下,果农的收入也得以增加。“多亏了上海,我们的苹果卖得好,生活也越来越好!”本地果农努尔艾合买提·买合木提的眉梢眼角难掩笑意。
这只是促进泽普县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一个缩影。在上海援疆的助力下,泽普县奎依巴格镇南边的荒芜戈壁上,占地4.3万亩的特色现代富民产业园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预计2026年丰产亩产超过4吨,实现年产值6亿—8亿元。同时,通过上海各类展销会的宣传推介与“盒马鲜生”等企业的入驻,让泽普县的农产品销售渠道不断拓宽,进一步促进农民群众就业增收。
与“向戈壁要产业”异曲同工,从莎车县中心驱车1小时,来到中国第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地带,荒芜沙漠里竟浮现出了一片绿意。玉米、高粱、萝卜、牧草等农作物长势喜人,散发着旺盛的生命力。这是第十一批上海援疆干部在莎车县引进的项目—绿色技术银行荒漠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基地。
“在上海援疆莎车分指的支持帮助协调下,我们按照技术集成的模式打造了首个荒漠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基地,如今已完成了700余亩的荒漠治理。”绿色技术银行工作人员刘莎介绍,绿色技术银行后续将在援疆资金的支持下,发展更大规模的荒漠农业,变荒漠为良田,拓展莎车县的农业生产空间。
此外,在巴楚县,上海援疆干部围绕“打造具有名片效应的畜牧特色小镇”,推动新疆畜牧科学院喀什分院落户琼库尔恰克乡,共同努力攻克巴尔楚克羊的产量难题;而享有“中国核桃之乡”美誉的叶城,在上海援疆资源的支持下,实现了核桃加工全产业链“吃干榨净”…在产业援疆的工作中,上海援疆干部根据对口四县的产业定位和需求,积极引资引商,突破了当地农产品加工业的瓶颈难题,为受援地产业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
医疗卫生事关民心、惠及民生。近年来,上海围绕“三降一提高”的医疗卫生援疆目标,充分发挥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优势,不仅助力喀什二院成功创建三甲医院,还不断完善基层卫生站与四县人民医院的医疗卫生功能,有力推动了受援地医疗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上午10时,来到泽普县人民医院的疼痛科,3名当地患者已在诊断室外排起了队。治疗室内,泽普县人民医院疼痛科主任佟明亮正在为1名患者的腿部针灸治疗。
佟明亮医生是第十一批对口支援泽普县的上海医生之一。自今年4月来到泽普县人民医院后,他不仅从无到有创建了疼痛科,引入小针刀治疗、针灸治疗等接地气的技术,还手把手带教本地医疗骨干,针对颈肩腰腿痛及神经痛等症状,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重。“以前,我们以西医治疗为主,佟医生带领我们不断拓展新技术,为当地老百姓提供了多种治疗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安全性更强的微创、无创治疗方案。”泽普县人民医院疼痛科医生杨建新说。
在泽普县,还有7名上海医生驻扎在泽普县人民医院与泽普县尔医医院的各个科室,用实际行动践行“救死扶伤,奉献边疆”的大爱精神。截至10月25日,援建泽普县的上海医生不仅在门诊、病房诊疗超过4000人次,开展手术141人次,还在当地拓展了9项新技术新业务,持续为当地医疗系统注入新的活力。
而在6400万元援疆资金的投入下,莎车县已构建起覆盖全县3个县级医院、31个乡镇卫生院、5个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和493个村级卫生室的“医联体”数字化信息系统平台,全面提升莎车县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居民健康水平,打通服务当地群众健康需求的“最后一公里”。
中午12时许,上课铃响,泽普县第五中学7年级2班的50名学生列队整齐地站在篮球场上,一个皮肤黝黑、说话略带有上海口音的教师正在带领他们学习广播操,时而亲自示范动作,时而为学生纠正姿势。他是来自闵行的教师夏荣,这是他第三次援疆,“这里有60%—70%的孩子以前不上体育课,我希望能把上海先进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带给他们,让他们在强健体魄的过程中体验到体育课的乐趣”。
教育是民生之基。近年来,上海始终把教育援疆作为对口支援新疆的重要内容之一。第十一批上海援疆干部人才进疆以来,立足上海教育优势,聚焦喀什地区基础教育全面提质增效、职业教育“十百千万”工程与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品思政课程,全力打好教育援疆“组合拳”,助推喀什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
叶城县第二中学是上海教育援疆的一个生动缩影。自2019年以来,一批批上海教师走进叶城二中,开展“组团式”教育援疆。他们不仅承担着教学任务,还通过多层次构建带教机制、实施教师领航研训提升工程等方式,变“输血”为“造血”,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助力叶城本土教师专业成长。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援疆叶城分指还统筹协调各方资源,积极利用上海市教委等来喀开展的“沪喀大讲堂”“戏曲进校园”“白玉兰携手小胡杨科普进校园”等活动,让来自上海的专家、教师深入叶城学校,两地教育人为构建系列化本土的课程、学生活动体系出谋划策,进一步增强教育援疆的服务力。
近日,一名抖音博主在莎车县骑行时,遇到了一群放学的孩子。面对“你们是哪个民族”的提问,其中一个小男孩脱口而出的“中华民族”让他火遍了全网。这个小男孩就是依米然·澳布力喀斯木,就读于莎车县霍什拉甫乡小学阿尔塔什教学点。
不久前,依米然·澳布力喀斯木受邀前往莎车县第一小学参加了一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题班会课,聆听前往上海的青少年们分享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据悉,今年7月,“浦莎情深 爱我中华”2023年浦莎青少年民族团结“手拉手”活动营开营后,莎车县的200余名青少年分2批次奔赴了一场上海之旅,既增进了两地青少年之间的情谊,更提升了他们的爱国意识与民族自豪感。该活动营经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综合评审,被评为“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2023年全国试点示范项目”。
主题班会课上,参与活动的5名学生有感而发,表达了自己的爱国心、报国志。“通过这次研学,我领略到了上海这个现代化大都市的魅力。”“通过这次参观,我感觉到祖国的科技事业发达。我也要好好学习,为祖国贡献力量!”…依米然·澳布力喀斯木认真倾听着他们的讲述,满怀期待地说:“我以后也要去上海!”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润心。文化润疆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新疆长治久安的关键工作。近年来,上海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深化上海与喀什两地交往交流交融,文化润疆的作用不断显现。
走进巴楚博物馆,映入眼帘的石库门与兴业路路牌让人一瞬间仿佛置身于上海。据悉,该博物馆由上海援建而成,是南疆地区展示中华文明、促进民族团结的文化新地标。今年7月,全国首个以“伟大建党精神”为主题的巡回展览—“伟大精神铸就伟大时代—中国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展首次来到新疆,以固定馆的形式在此展出,不仅将上海“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地”的精神力量传递给南疆各族党员群众,更进一步推动沪喀两地共同传承弘扬红色文化走深走实,引导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体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更是联结各民族友谊的桥梁。今年11月,“沪叶情深”叶城县2023年沪叶青少年文体活动项目在叶城县第二中学正式启动。近年来,上海不断向叶城县派驻优秀教练,将多个运动项目融入叶城学校的体育教学、训练与竞赛中,不仅涵养了阳光健康、拼搏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还增强了学生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文化自信。
在新疆,曾经出土过一件汉代的织锦护臂,这是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上面写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如今,延续该文物的美好寓意,新一批援疆干部驻扎喀什,立志以“五新”促发展利新疆。
“展望未来,新一批援疆干部要秉持开放、和谐、进取的理念,在产业援疆上谋求新突破,在民生援疆上攀登新高度,在文化润疆上绽放新亮点,在交往交流交融上开启新气象,同时在发挥作用上焕发新活力。”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总指挥孟庆源介绍,为完善援疆项目推进机制,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已在叶城县试点项目联系人制度,将项目推进情况与援疆干部考核挂钩。
“来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援疆三问,刻在每一个援疆人的心间。他们扎根于广袤的喀什大地,每天用实际行动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