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酒类产品消费调查:中高端价位酒类产品“热辣滚烫”
春节亲友团聚,必有美酒助兴。春节是酒类产品年度消费最高峰。甲辰龙年春节假期结束了,大部分人已陆续回归工作岗位。甲辰龙年春节期间酒类消费情况究竟怎样?什么价位、什么度数的酒类产品更受欢迎?为此,大河报豫视频利用“大河早新闻”开展了甲辰龙年春节酒类消费调查。从2月19日5点30分到当天中午12点,用时6个半小时,共有2341位热心酒友参与了此次调查。我们来看具体调查结果
为了更加直观地展示调查结果,我们采用图表的方式进行呈现。一位酒业人士看了该调查结果表示,整体上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春节期间酒类消费的真实状况。
调查数据显示,在成功参与调查的2341位热心酒友中,男性2158位,占92.18%;女性183位,占7.82%。
这说明,男性朋友始终都是酒类消费的主力军。不过,在重大节日期间,一部分女性朋友也会陪着喝两杯助助兴。
从喝酒的年龄段来看,18岁至25岁的有40位,只占1.71%。其余都在26岁以上。其中26岁至35岁的占24.43%,36岁至45岁的占37.38%,46岁以上的占36.48%。
一直以来,有人担心喝酒人群会出现断代现象,原因是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爱喝酒了。但是从本次酒类消费调查情况来看,这种担心是多余的,真正的酒类主力消费群体大都在36岁以上,合计超七成。
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并不是喝酒的主力,主力是青壮年人十士。据分析,年轻人不喝酒,多是因为口感尚不适应,而且经济实力也不允许。
从参与调查者的职业来看,酒类消费者遍布各种职业。从参与调查的热心程度来看,普通职员和其他人士占了六成以上,企业主及高管人士占了三成。
从春节期间酒的消费种类来看,白酒消费者一骑绝尘,有2158人,92.18%。需要说明的是,因为该项调查为多选项,在喝白酒的人群中,有一部分人春节期间将白、红、啤、黄全都喝了一遍。
另外,有一部分只喝了葡萄酒,主要以女性为主;一部分人只喝了黄酒,主要以46岁以上人群为主。还有一部分人只喝了啤酒,以18岁至25岁的青年人为主。
单从性别来看,春节期间,一部分女性朋友不仅喝了葡萄酒,而且还喝了白酒。当然,春节期间只喝白酒的女性朋友也占到3.5%左右,而且他们的年龄区间均在36岁至45岁之间。春节过后,为了身体健康,还是提醒大家要适量饮酒。
因为春节期间白酒的消费量较大,所以在设置调查问卷的时候,特意增设了喝酒的酒精度一项。
酒精度是酒类产品的一个理化指标。一般认为,40度以下为低度酒,40度以上为高度酒。春节酒类消费调查结果显示,喝40度以下白酒的人数占7.39%,40度以上的合计占92.61%。其中,50度至53度的占比最高,达84.32%,其他41度至49度的占5.68%,54度至60度的占2.61%。
从成功参与调查者的IP地址可以看出,97.5%的参与者来自河南,河南省外的参与者仅有2.5%。
据了解,长期以来,50度以上的高度酒在河南市场比较畅销。而本次调查结果也表明,八成以上的河南人都爱喝高度酒。不过,喝61度以上的人中,调查结果为0,这说明在春节期间,人们更喜爱饮用适口性更强的酒类产品。
按照中国膳食指南推荐的饮酒量,成年男性一天饮用的酒精量不超过25g,相当于啤酒750ml、葡萄酒250ml、38度白酒75ml、50度白酒50ml。成年女性一天饮用的酒精量不超过15g,相当于啤酒450ml、葡萄酒150ml、38度白酒50ml、50度白酒30ml。
由此来看,春节期间,亲朋好友喜气洋洋地聚在一起,大部分饮酒者都有贪杯的表现。
如今,春节假期已过,提醒广大酒友们还是不火狐电竞要时刻提醒自己要适量饮酒、健康饮酒。
看一款酒类产品价值怎样,由多方面因素来衡量,但主要还是表现在销售价格上。当然,那些性价比不高且不入流的酒类产品除外。
春节期火狐电竞间,忙碌一年了,在喝酒方面一般人都不会亏待自己。从调查结果看,喝701元以上高端酒的消费者合计占11.29%,喝301元至700元之间中高端酒的消费者占19.14%,喝101元至300元之间中端酒的消费者占49.59%,喝100元以下大众酒的消费者占19.99%。
总的来说,有一成以上的消费者追求高端品质,大约两成消费者喝的是大众酒,其中近七成消费者热衷于中高端酒类产品。由此可见,101元至700元之间中端及中高端酒类产品,仍然是酒类市场的主销产品。
据调查,近年来河南春节餐桌上受追捧的酒类产品,一直都集中在中端及中高端酒类产品上面。
在这份春节酒类消费调查表中,还特意收集了被调查者对当前酒业市场的建议和意见。从反馈情况来看,“质优价廉”“好喝不贵,经济实惠”“严打假酒”“让老百姓喝上放心酒”是大部分被调查者的心声。
有位46岁以上的男性被调查者这样说:“应该货真价实!监管部门要严管严查,预防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确保人民生命安全。”
还有一位46岁以上标注干部身份的男性被调查者留言道:“建议市场监管、食品卫生安全等相关部门从源头抓起,杜绝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等现象的发生。”
一位标注36岁至45岁、企业主的男性也写下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希望加大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力度,改善标牌虚标现象,明明是酒精酒,确标识为纯粮酒,误导和欺骗消费者。”
一位中层管理人员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酒类行业亟待规范,尤其是网上太乱,傍名牌、以次充好的特别多。线下酒类产品价格还可以再亲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