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今日在深召开 305家662个创新产品同期亮相
从遨游太空的人造卫星,到载人飞行的“飞碟”;从桥梁检修机器人,到电子纹身、AI芯片以及晶圆检测设备……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今日在深召开,同期举办产业科技融合发展成果展。记者昨晚探营看到,一系列“炫酷”科技产品格外引人关注,展示了广东强劲的创新能力和产业科技融合发展最新成果。
在主会场的连廊展示区,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无人机技术等高科技产品集中亮相。问界M9展示华为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最新成果;比亚迪仰望U8展示与大疆无人机的结合,实现更高效、更智能的出行体验;智航载人飞碟探索未来城市出行的全新可能性。
“这颗卫星是东方慧眼01星,由深圳航天东方红公司制造,今年2月3日在阳江海上成功发射,运行轨道500公里,主要应用于国土详查、城市规划、森林调查、灾害监测等。”在深圳展区,一位东方红的工作人员向嘉宾们介绍,东方慧眼一共要发射200颗星,这颗星是第一颗,发挥了深圳产业链和供应链完整的优势,这颗星上几乎所有的关键器件都是在深圳制造完成的。另外,在深圳造星还有一个优势就是低成本,这颗星如果按传统造星方案成本需过亿元,而在深圳制造,后续量产后成本有望大幅下降,“这是充分市场竞争的结果,更是深圳造星的全球优势”。
有嘉宾表示,研制低成本高性能的航天器是航天企业的最大竞争力。2023年,东方红有22颗星上天,预计未来几年业务将飞速增长,“我们相信,不久以后,深圳将成为空天产业的又一个高地”。
“采用自主可控的国产工艺,支持大模型推理部署,补齐了国产工艺的大模型芯片环节的缺位。” 在深圳展区,云天励飞最新研发的一款人工智能边缘推理芯片,有望让大模型的技术赋能到千行百业。
据介绍,该推理芯片是国内首创的国产14nm Chiplet大模型推理芯片,采用自主可控的国产工艺,内含国产RISC-V核,支持大模型推理部署。
展区鲲云科技自主研制的人工智能芯片同样引起关注。据介绍,该芯片为全球首款可重构数据流架构CAISA芯片,让数据计算与流动重叠,减少计算单元的空闲时间,最高可实现95.4%的芯片利用率;相比较国际巨头旗舰产品,在芯片成本为1/3的情况下,最高可提供4.12倍的实测性能。该项技术获得中国智能科学技术最高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芯片项目一等奖、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最高奖卓越人工智能引领者SAIL奖、工信部指导“中国芯”优秀技术创新产品奖、工信部先进计算典型案例等行业认可。
“深圳的AI芯片技术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强大的竞争力。”来自肇庆的嘉宾程先生说,这些芯片在设计、能效比、计算能力等多个方面都显示出卓越的性能,能够满足不同行业对于边缘计算和云处理的需求,也为其他科技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树立了榜样。
“桥梁检测机器人投入使用了吗?”“能不能把维护功能加进去,还可以应用在哪些场景?”来自茂名的嘉宾肖先生对展区的一款桥梁检修机器人颇感兴趣,一连问了很多问题。
“我们研发机器人就是为了代替人类从事危险的工作。”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创新发展部部长崔宁介绍,中国桥梁总数超过100万座,由于涉及高空、深水、强风以及结构复杂的作业环境,人工检测安全风险高、盲区多、覆盖率低,检测效率也难以保障。“我们的机器人经受住了酷暑、风雨的考验,面对湿滑、脏污,甚至长满青苔的拉索也能稳定地爬行,顺利完成检测工作。”
经过两年的研究,桥梁斜拉索机器人实现多次更新迭代,已进化为当前的第4代——重量不到10公斤,爬行速度最高可达5米/秒,检测速度达10-30米/分钟,平均检测一根缆索时间仅需25分钟左右,大幅提升检测效率。
崔宁表示,他们团队将进一步推进机器人的落地推广,提高桥梁检测效率,降低检测成本,为城市桥梁的健康做好“体检”服务工作。
“非常好!非常好!”当听说该机器人已经投入重庆武陵山大桥和细沙河特大桥实际使用,肖先生连连赞叹说,他的工作涉及港口,这个机器人应该也能在港口应用落地。他随即表示,深圳的展区主要突出就是一个“高科技”,此次逛展大开眼界、收获颇丰。
除了危险的“检修工”,机器人还可以帮助医生做手术。深圳精锋医疗公司研制生产的多孔腔镜手术机器人应用于妇科、普通外科和胸外科手术,手术量突破1000例,是中国手术机器人领域里程碑。深圳元化智能公司研制生产的全骨科手术机器人,在设计理念、系统性能和学习曲线等方面较国外同类产品更具优势,填补了中国制造高端医疗设备在该领域的空白。
据了解,此次展区划分成22个区域,含1个省展示区和21个地级以上市展示区。省展示区主要展示省属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相关成果;地市展示区主要展示本市的相关成果,全省共展出305家662个产品。
“深圳展区的创新‘浓度’特别高。”柴火创客空间总经理叶雨表示,整个展看下来,感觉不同的城市各区域都有自己的天赋和秉性,比如湛江通过新技术升级海上养殖,清远运用一些新技术到农业里发展现代农业,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而深圳在AI、大健康、航空航天、自动驾驶这些前沿技术做得很好,更善于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此次成果展让参会嘉宾更好地感受广东强大的产业科技力量和扑面而来的时代变革气息。”肇庆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园总经理陈学年教授表示,广东正在高质量发展的宽广航道上勇立潮头、奋楫扬帆,深圳在全省发展大局中肩负特殊责任,承载特别期望。新年首个工作日就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可见广东对于产业和科技互促双强的重视,特别是将主会场放在创新之城深圳,吹响高质量发展的号角,也是期望深圳对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工业上楼,让我们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家’。”深圳市威远精密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中国滚动功能部件领军企业。多年来一直靠租厂房生产的威远精密,龙年春节前在宝龙专精特新产业园拥有了超过1万平方米的全新产业空间。
宝龙专精特新产业园是深圳诸多正在快马加鞭迅速成型的“工业上楼”项目之一。2022年底深圳正式推出“工业上楼”计划,目前已建设了超2000万平方米优质、经济、定制化厂房空间,实现“上下游就是上下楼,产业园就是产业链”。投资“压舱”,工业“强基”。2023年,深圳发挥好政府投资带动作用,大胆超前谋划重大项目,积极扩大各类投资,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0%,工业投资增势强劲,增长43.0%。
“嘟——”,随着汽笛拉响,1月15日,比亚迪自主滚装船“开拓者1号”正式首航,这艘满载新能源汽车的巨轮于16日离开深圳小漠港,驶往欧洲,该船为中集集团旗下中集来福士为国际主流航运公司Zodiac Maritime(佐迪亚克海运)建造的首艘大型汽车运输船,总长199.9米,型宽38米,是首艘由国内船厂建造、专门用于国产汽车出口的汽车运输船。该船交付使用标志着“国车自运”时代的开启,将有力保障比亚迪对海外市场实现快速交付。
工业立市,制造强市。2023年,深圳工业投资增长43.0%,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超两成、创十年新高。制造业发力的“底气”不仅源于产业空间的不断拓展,也依靠新质生产力迸发出的蓬勃生机,2023年全市主要高新技术产品产量延续快速增长态势,其中,新能源汽车、服务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104.2%、36.0%。
比亚迪深汕汽车工业园二期建成试生产,重投天科第三代半导体、礼鼎半导体(一期)等项目建成投产,比亚迪全球研发中心等新项目开工建设……一批批高能级产业项目增速提效,为深圳高质量发展积蓄产业新动能。
1月30日,深圳湾畔,总投资20亿元、建筑面积5万余平方米的乐信总部大厦项目土建封顶,预计将于2025年正式启用。作为深圳2023年重大项目之一,乐信总部大厦将建设电子商务产业、技术研发、资金结算、收购兼并等总部功能中心,以及金融科技融合的展示馆和金融科技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助力深圳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消费中心。
而与乐信总部大厦毗邻的,有小米、字节跳动、阿里巴巴、工商银行、阳光保险等30多家龙头企业的总部大楼。全球知名企业汇聚,集群优势愈发明显。2023年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等21个重点片区加快建设,完成投资3056.1亿元。正如乐信CEO肖文杰所说,“企业在深圳落户和发展‘底气十足’。”
2023年,全市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新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校182所,新增基础教育学位20.7万个、优质中小学教育集团25个;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开工建设市人民医院宝安医院、南方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等13个项目,建成市中医院光明院区、市第二儿童医院、坪山区中心医院等10个项目,新增床位5500张;文体设施不断完善,深圳歌剧院开工建设,深圳美术馆(新馆)、深圳图书馆北馆、深圳“百姓书房”建成使用,新增公共文化设施面积21万平方米……
项目建设不仅是扩投资、稳增长的关键举措,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的重要抓手。2023年,全市社会领域投资快速增长,其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增长29.4%,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投资增长27.1%。
重大项目建设是经济增长的“压舱石”。2023年全市共安排重大项目909个,总投资约4.1万亿元。其中,建设项目658个,年度计划投资3473.3亿元,全年完成投资4234.5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121.9%。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今年深圳重大项目计划拟安排859个,总投资36289.0亿元,投向现代产业、基础设施、民生改善三大领域。聚焦提升产业发展能级方面,将重点推进比亚迪全球研发中心暨先进制造业基地、迈瑞医疗供应链科技园、拉普拉斯光伏高端装备研发生产总部基地;加快推进宝安新桥东重点城市更新、特区建工集团龙岗宝龙工业区优质产业空间试点等工业上楼项目。
民生改善类市重大项目308个,将重点推进市人民医院宝安医院、安居泰和苑等“三大工程”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海洋大学(一期)、深汕高中园等教育医疗项目建设;基础设施类市重大项目290个,重点推进轨道交通五期、深惠城际、深汕铁路等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机荷高速改扩建、侨城东路北延通道等道路交通项目建设。
升级“开办企业一窗通”系统,实现开办企业全流程网办、零成本即时办结;推出降造业企业成本的20条措施,助力企业轻装上阵;创新“腾飞贷”业务模式,满足科技型企业在快速成长期的信贷需求……
深圳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近年来连续推出创新改革举措,连续4年获评全国工商联“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城市”称号。2023年,深圳重磅实施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3个工作方案,并推出深圳民营经济“20条”、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33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凭借优良的营商环境,深圳市场活力持续迸发。数据显示,2023年深圳新设商事主体56.5万户、同比上升26.4%,目前存续商事主体超422万户,总量和创业密度稳居全国城市首位。
“我是一名来深圳经商不久的个体户,没有房产等资产可作抵押品,过去从银行贷款是比较困难的。‘个体深信贷’的推出,解决了经营上的燃眉之急。”个体户刘畅在手机上申请“个体深信贷”,3分钟出贷款额度,用款审批加线月,深圳上线全国首个线上全流程个体户纯信用贷款“个体深信贷”产品,个体户靠信用就能贷款,利率从以往的6%下降为4.9%。
便捷高效的背后,是深圳充分发挥地方征信平台的数据+技术优势,通过平台已归集的政务和商业数据,为个体户、小微企业精准画像,精准助力民营小微企业融资,为普惠金融提质增效。数据显示,深圳信用(征信)服务平台已累计促成企业融资超过2500亿元,“个体深信贷”累计实现个体工商户纯信用放款超过3.8亿元。
去年发布的《深圳市优化市场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2023—2025年)》提出,将持续发力打造产权保护更有效、准入制度更完善、市场竞争更公平、信用体系更健全、要素配置更高效、政务服务更便捷的市场化营商环境,推动各类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
方案中提出“加大土地要素支撑力度”,大力实施“工业上楼”计划。2023年,深圳开工建设75个“工业上楼”项目,预计可提供总建筑面积超2000万平方米,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空间保障。作为深圳首个优质产业空间试点和首批“工业上楼”试点,深圳宝龙专精特新产业园项目首批高标准厂房已于2023年12月完成竣工验收。
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必然要求。深圳不断改革创新的政务服务措施贯穿到了企业的全生命周期。在“开办企业一窗通”平台创新性引入录音录像“双录”电子签名新模式,刷脸对话几分钟便可注册企业;举办我帮企业找市场供需对接会,助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拓市场、合作共赢、融通发展;在“i深圳”APP上线政策补贴直通车平台,新增“免申即享”事项159项,让更多的惠企便民政策直达快享。
去年底,全国首部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法规《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获通过,为深圳低空经济“腾飞”铺平法治跑道。
作为创新之城,深圳新兴产业实力雄厚,头部企业云集。包括《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在内,深圳持续加快新兴领域立法步伐,促进新兴产业发展,例如去年3月实施的《深圳经济特区细胞和基因产业促进条例》是全国首部细胞和基因产业专项立法,为创新药上市打开便捷通道。
以法治创新为引领,深圳用足用好特区立法权,不断健全营商环境法律制度体系。去年12月,两部涉及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法规正式实施,《深圳经济特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投资者保护条例》全方位保护投资者权益 ,《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进一步破除制约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深圳努力形成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合法权益。
高水平建设企业合规示范区。发布全国首部企业合规地方标准《企业合规管理体系》,建立企业合规风险提示及预警发布机制,出台数据交易等9个行业合规指引,推动企业合规向行业治理延伸。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开展国家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试点,压缩纳入试点知识产权纠纷处理的时长约50%。“繁简分流之后,办案速度快了不少,以往要6个月,现在一般3个多月。”万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饱受山寨耳机侵权之苦,相关案件诉至深圳中院之后,办案速度让企业和代理律师为之一喜。
2023年深圳新登记外商投资企业8002户、增长86.6%、占全国15%;2023年深圳全球招商大会洽谈签约超380个项目,涉及投资额超万亿元;首批3家港资QFLP管理企业在前海落地,新获总量管理试点额度合计9亿美元……深圳正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化营商环境,面向全球加速汇聚更多的企业、产业和资本。
在《深圳市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2023—2025年)》中,深圳提出将加快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持续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率先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不断提升对全球优质要素资源的强大吸引力。
在国际规则衔接方面,前海开展跨境征信合作试点,推动与港澳台跨境信用报告标准互认,便利境外企业融资;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仲裁中心建设,以合作方式引进9家国际知名仲裁调解机构,打造国际仲裁优选地;在深圳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出深港无缝清关服务,实现“一次录入、两地申报”。
在要素跨境流动方面,深圳市市场监管局正式将外商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设立纳入“开办企业一窗通”,简化境外人士创业流程;深化“海空港畅流计划”改革,海港、空港出口货物周转效能提升20%至45%……一系列便利举措,促进人员、货物、资金等资源要素高效自由流动。
在国际化人才服务中,新增应急安全、环境保护领域境外职业资格认可,境外职业资格便利执业清单覆盖范围扩大到12个领域共37类,国际职业资格视同职称认可目录扩大到86项,国际人才引进更为便捷。在城市门户网站“EyeShenzhen”上线繁体、英文、法文、日文等版本,为海内外人士来深投资、就业和生活提供便利。
“选择深圳就是选择机遇,投资深圳就是投资未来。”去年12月8日,在连续第五年举办的深圳全球招商大会上,美国星巴克、GE医疗、德国西门子等全球知名企业的超380个项目洽谈签约,涉及投资总额超万亿元。多位与会的外资企业高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约而同表达对深圳经济发展的持续看好,将加码布局。
开放、包容、创新的深圳已成为全球投资的热土。2023年,深圳实际使用外资达626.2亿元人民币,规模位居全省第一;新设外资企业8002家,同比增长86.6%,外资来深势头不减。
英特尔公司联合深圳市政府共同打造旗舰级大湾区科技创新中心、亚马逊在深设立智能硬件中心、星巴克将中国创新科技中心落址深圳、赛诺菲成立疫苗创新中心、西门子能源深圳创新中心揭牌成立……近年来,外资企业持续增强在深圳设立研发中心力度,目前已汇聚英特尔、高通、苹果、ARM等15家世界顶尖外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涉及知识产权服务、检验检测、战略咨询、航空航天、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芯片制造与设计等领域。
作为对外开放的高地,深圳持续推进高质量外资外商招引。去年,深圳围绕“20+8”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环节开展精准招商,将空间、金融、人才、数据等资源聚焦到优质产业和关键项目,提高招商实效。同时,进一步深化与外资企业和外国商协会常态化交流,用好其功能作用,导入优质外资企业。
数据显示,2023年,深圳市制造业新设外资企业同比增长53.8%,高技术产业新设外资企业同比增长60.6%,引资结构不断优化。
与此同时,一批重大外商投资项目加速落地。投资上亿元的法雷奥(深圳)智能制造中心在宝安落成,全球第9座、粤港澳大湾区首座嘉佩乐酒店落址深圳,西门子追加投资10亿元在南山建设全新研发制造基地,沃尔玛、开市客、老佛爷等知名外资企业纷纷在深开新店,壳牌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在深圳开业……
投资深圳,正逢其时,已成为来深投资者共同的心声。美国GE医疗全球执行副总裁张轶昊坦言:“我们要不断把最好的创新带到中国、在中国生根结果,深圳是最好的落地点。”
以外商投资环境优化,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去年8月,深圳集中出台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3个三年工作方案,加快营造国际一流的产业发展生态。同时,深圳不断完善外资政策法律和外商投资促进服务体系,出台进一步吸引和利用外资的若干措施和跨国公司总部企业认定办法,积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努力打造经济外向度更高、创业创新创造氛围更优、国际化参与能力更强的外商投资首选之地。
普华永道去年发布的《在华跨国企业高管洞察:亚太供应链重塑》调研报告显示,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城市,拥有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产业和供应链结构以及领先的科研创新水平等,都将不断吸引外资企业来到深圳落地。